027-87875878

欢迎垂询

教育名家:守望生命生长——武汉市康宁路学校特色办学侧记

发布时间:2018-11-29 11:27:00 点击次数:1279

微信图片_20181129112825.jpg

在武汉市江夏区康宁路上,伫立着一所高标准的现代化校园——康宁路学校。围墙外面一片绿油油的菜地映入眼帘,不远处四五十层高的住宅楼正拔地而起,提醒着这里不过是武汉市城乡结合部。这所学校创办于2015年9月,虽然办学时间还不长,但它的发展历程中无不闪耀着青春与活力。两年多时间,学校立足于培养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以生长教育为切入点,为区域经济建设注入新的活力,让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的基础教育。阳春三月,春风和煦。记者走进了这所充满欢声笑语的校园,看到了一幕幕令人心动的教育画面。


生长文化  芬芳校园

 一所学校是否具有个性鲜明的特色文化,是实现特色发展的重要标志。具有文化自觉的康宁路学校,清晰地意识到自己该秉承什么,用什么样的理念影响师生生活,让师生的潜力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张扬。校长张立斌说,“教育的本质需求是回归生命的自然生长。学校教育的一切教育教学行为都是为了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滋润生长,润泽生命,提升生命质量。”2016年,在华中科技大学专家团队的引领下,学校确立了“滋养生长、滋润生命”办学理念,同时,将办学目标确定为“建设一所学生快乐成长、教师幸福、家长满意的现代魅力学校”,培养目标为“培养善学习、能做事、会运动、能合作的少年”,校风为“文礼相成、和谐共生”,教风为“博学善导、爱生乐教”,学风为“立志笃学,知行合一”,校训为“康健快乐,宁静敏学”。从中可以看到,康宁路学校发现了生命的意义和文化的价值所在。

微信图片_20181129112831.jpg

康宁路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被赋予了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教育意蕴,成为了师生们生活和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综合楼前面,一块巨大的“爱心石”格外引人注目,上面篆刻着十七个大字“爱,心灵与心灵的交融,一代与一代的传递”。康宁路学校认为,爱,不仅是教育的源泉,也应该是师生们具备的一种基本情感价值观。草丛中,不时探出几个小脑袋:一个可爱的小老鼠的肚皮上写着,“爱护花草,从我做起”;一个小蘑菇的头上有两行字,“小草正在生长,踏入请想一想”;一只小鸭子圆滚滚的肚皮上也写着,“我爱花,我爱草,我爱青青小树苗”……这是一种行为文化润泽,让人走到这里,情不自禁就放缓了脚步。综合楼左侧的一条路被命名为“欣荣路”,源于元代诗人赵孟頫《题耕织图二十四首奉懿旨撰》中的“旭日照原野,万物皆欣荣”,旨在让每一位学生沐浴在阳光之中,让生命自然绽放、快乐成长。学校的广场不大,但是名字同样引人探究——邢远长广场,此广场命名是为纪念勇救国际列车而牺牲的江夏人邢远长,希望师生们铭记英雄舍己为人、勤劳奉献的精神,并将此精神脉脉相传、发扬光大。


评价一所学校的校园文化是否形式化,师生的自觉追求和行动方向是一大标准。在综合楼一楼的墙壁上,一个个教师留下了自己的教育格言。段善波:“认认真真做事,本本分分做人,让自己所教的每一个孩子都能用爱心去影响身边人。”王阗毅:“教师的对象是富有情感的、具有纯洁心灵的学生,教师的辛勤劳动和坦诚之心一旦感染了学生,就会引起学生对教师由衷的敬爱。”胡建军:“欣赏别人的优点,善待别人的缺点,尊重别人的隐私,快乐自己的人生。”记者仅摘录几条,每个教师的格言都很朴实,可见康宁路学校教师的心灵追求和价值取向,体现了成长文化对教师的深入影响。一楼还有一个别雅的名称,叫“康宁之家”,展示着学生的手抄报、折纸、剪纸、绘画、泥塑等作品。在这个精心布置的空间中,中国传统文化、武汉地域文化与学校的生长文化交相辉映、融为一体,散发出迷人的文化气息。围绕着生长文化理念,每个班级都制定了自己的行动指南。如,六(1)班师生们将班风确定为“团结互助、和谐共勉、严谨求真、拼搏奋进”,班训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挑战自我、直到成功”,班级公约为“静、敬、净、竞”。班主任还给每位学生提出了寄语。给曹睿婕:“坚持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坚持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所谓成功,就是在平凡中做出不平凡的坚持。”给严红灿:“障碍和失败,是成功最稳靠的踏脚石。肯研究、利用它们,便能从失败中培出成功。让我们一起努力吧!”给王宇航:“人世中的许多事,只要想做,都能做到。该克服的困难,也都能克服。用不着什么钢铁般的意志,只要你每天努力前进一步,哪怕挪一小步,日积月累,你一定能创造奇迹。”不一一例举,寄语中饱含着师生对生命成长的美好情感,这与他们的文化追求直接相关。


从康宁路学校可知,一所学校是否具有浓郁的特色文化,历史底蕴并不是决定因素,而是在于学校所营造的这种文化真正能够促进教师与学生的生命得到舒展和成长。

 

生长德育  润泽心灵

一所追求卓越的学校,必然会确立符合时代需求的德育方向。特别是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影响下,社会、家庭和学校在德育的影响方向、影响性质、影响内容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这些差异又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校德育的影响力。面对诸多困惑和现实需求,学校德育除了应着力解决学生的道德认识问题,更为重要的,还要加强学生的道德实践力,而加强学生的道德实践力的重要途径在于培养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康宁路学校围绕着生长教育这一办学核心思想,提出了生长德育的理念,通过思维创新不断解决德育工作中的“痛点”。成长德育的内涵丰富而深刻: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生的生长需要;重视德育的过程性,注重学生体验建构的过程;体现德育方法的多样性,德育不是灌输,不是说教,而是在潜移默化中陶冶、锻炼、体验、养成;保障德育评价的发展性,品德的发展是动态生长的过程,不能用单一的、恒定的指标进行简单的静态评价。

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是康宁路学校生长德育的一大亮点。3月5日,这一天正是学雷锋日。作为警校共建单位,与康宁路学校仅一条马路之隔的武警水电七支队的官兵们扛着劳动工具,一大早就赶到了学校。顾不上休息,他们马不停蹄地开始了清扫工作,时而一两个人分散拖地,时而三五成群集中擦洗。不一会,偌大的一座报告厅硬是让他们清理得窗明几净,纤尘不染。围观的学生们也收起了顽皮的天性,主动参与到劳动中,帮着战士们搬搬抬抬。3月29日上午,清明节前夕,康宁路学校德育副校长李海波带着90名学生,来到了离学校十几公里远的江夏区革命烈士纪念馆。一提起无产阶级革命家项英,每个江夏人都为之自豪,他是土生土长的江夏人,出生在江夏区东南部边缘的祝庙村响水项湾。苍老的山道,稀疏的落叶,竹林中飘逸着一抹红——康宁路学校校旗在迎风招展着,旗帜引领着一支青春洋溢的队伍。当看到前方是革命先烈项英沉睡之处,师生们的脚步不由得放慢,不由得轻盈,生怕惊扰了那个伟大的灵魂。少先队优秀干部郑重上前敬赠花篮,学生代表发表讲话,带领队员们于烈士塑像前高声宣誓,“必将继承革命传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后继军!”李海波也激励学生们,“为了国家未来,立足当下,持续奋斗!革命的精神要靠你们传承,中华的复兴要靠你们实现!”这些生动的场景都不是偶然,而是康宁路学校德育特色魅力所在,他们从日常生活中挖掘出德育内容和素材,引起学习者心理的共鸣,由兴趣的激发为开端,之后通过活动参与真实体验的过程,实现德育内容的真正内化,从而实现道德的真正生长。

微信图片_20181129112840.jpg

在德育过程中,康宁路学校特别强调学生的个体性和差异性,极度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发展。因为他们认为,德育真正和最大的功效在于促进学生进行自我道德判断、道德评价、道德抉择,而德育的持久性机制在于学生自我教育或修养能力的提高。由此,生长德育的评价注重培养学习者的自我激励、自我禁约、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自我检查等方面的能力,强调德育评价应该由等级评价转向非等级评价,由结果导向转为过程取向,由静态评价转向动态评价,由他人评价转向自我评价。目前,康宁路学校制定了“康宁之星”评价方案,评选出敏学星、康健星、勤动星、礼善星、艺雅星。敏学,希望孩子能成为敏而好学,勤学不怠的求知少年;康健,希望孩子不仅能专注书本,也不忽视运动,成为健康向上的运动少年;礼善,希望孩子成为一个懂礼知礼行礼的新时代的文明少年;艺雅,希望孩子能培养一到两门兴趣爱好,多多参与学校的兴趣社团,培养自己的才艺,获得美的教育的艺术少年。在综合楼一楼的墙壁上,记者看到了最新一期的“康宁之星”名单。其中,“劳动之星”张璇梓有着这样的自我评价:“平在学校里,我最喜欢和班上同学一起大扫除,每一次看到教室里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时候,就会感到非常满足。我觉得劳动带给我快乐,我很享受劳动的过程。”“文明之星”邬诗颖则评价自己说:“我的性格活泼开朗,热情自信,每天都很开心地走进学校,见到老师向他们问好。上课时,我积极举手发言,也会鼓励同学们踊跃举手。我很喜欢和同学们呆在一起,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取得好成绩。我的不足是不够细心。但为了我的班级,我会改掉这个不好的习惯,我爱我班!”


透过校园中干净整洁的环境,课间操时学生井然有序的队列,一朵朵崇尚自主性发展的德育之花,已在康宁路学校学生们心中美丽绽放。

 

生长课堂  启迪智慧

一所追求卓越的学校,必然勇于站在课堂改革的潮头。因为课堂是教育发展的核心地带,教育改革只有进入到课堂的层面,才真正进入了深水区,课堂不变,教育就不变,学生也不会发生根本改变。针对传统课堂的种种弊端,围绕生长教育办学思想,康宁路学校进一步提出了生长课堂教学理念。生长课堂是基于儿童生长的现实和需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强调自主合作探究新知,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将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共同创造丰富的精神生活的历程,教师是学习兴趣的激发者,合作学习的组织者,探究学习的促进者,教学资源的开发者。

康宁路学校认为,课堂教学可以有模式,但是不能唯模式。生长课堂确立了“五学五长”教学模式,同时并没有硬性要求教师的具体行为,意在留足教师生长的空间。主管教学副校长王伶俐解读,“五学五长”指的是:预习问学、孕育生长;激趣导学、萌发生长;探究研学、舒展生长;整合练学、绽放生长;拓展践学、延伸生长。其中,问学、导学、研学、练学、践学是对课堂学习状态以及学习过程的提炼;孕育、萌发、舒展、绽放、延伸是对生命体生长状态以及生长阶段的描叙。两者相互融合,和谐共生,呈现出课堂教学的画面感以及灵动感。


3月6日上午第二节课,记者随机走进了六(2)班教室,感受生长课堂的魅力。上这堂课的是语文教师叶焜,他看起来朴实无华,但是一旦走上讲台,顿时变得神采飞扬、气场十足。课文名称《鲁智深行侠桃花庄》,文章有点长,他的切入点却很小且新颖,“什么是侠?金庸先生说,侠者,扶危济困,奋不顾身。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整堂课就“五学五长”教学模式而言,他更侧重于导入和拓展环节,以“侠”字展开全篇,将中国的侠文化融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讨论,促进其思维的辩证思考,让学生在乐趣中活跃,在活跃中成长。同时,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他反复教导科学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养成用不同符号标识不同答案的习惯;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他还要求学生不要用长篇大论,而是要学会用简单词,提高归纳概括能力。在叶焜老师的课堂上,生长课堂之美并不是体现在学生掌握了多少新知上,而是在于学科思维的激发、学科能力的提升,让学生真正获得了学科生长点。


在生长课堂上,稍显枯燥的数学课又能呈现出怎样的新意?从叶焜老师的课堂走出,记者随后来到了二(1)班教室。扎着马尾辫的杨书培老师,有一张爱笑的脸,她的课堂氛围轻松而活跃。杨书培说,“生长课堂重在构建以查、思、探、展、练、悟为要素的思维型课堂。根据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来确定课堂的核心要素。课前教学建设中主要解决教学目标的适切性问题;课中教学实施中,教师需要依据教学重难点,提出本节课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以问题的形式与学生展开有效互动;课后教学评价中,教师要解决有效反馈的问题。”这节课讲的是“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杨书培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卖包子现象,将抽象的数学问题生活化,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记者发现,她的生长课堂上呈现出三大特点:一是全堂课下来,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的提出,不断激发学生思维的迸发;二是注重让学生从图片中寻找有用的数学信息,培养学生发现有价值信息的能力;三是大胆让学生根据已有信息及学习基础,提出一个新的数学问题并独自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怎样才算是一堂优质课?康宁路学校的教师们用生动实践告诉我们:能够激活思维、开发潜能、启迪智慧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才能真正让学生获得生命的生长。

 

生长课程  开发潜能

一所追求卓越的学校,往往拥有强大的校本课程开发能力,校本课程研发水平是决定一所学校教育成果核心重要的组成部分。以生为本,康宁路学校着力打造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生长课程体系。与生长德育、生长课堂一样,生长课程与学校的办学思想也是相统一的,相得益彰,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


生长课程紧紧扎根于生活,因而彰显出蓬勃的生命力。2017年10月,一门新鲜的校本课程《我是小小种菜能手》在康宁路学校一经亮相,便引起了全校学生的追捧。学校原本没有多余的菜地,这可难不倒教师们,经过一番简单加工,学校教学楼的过道处被安上了四排PV管,每个管子上钻孔放置了几十个小花盆,一个漂亮的空中菜园便脱颖而出。旁边的墙壁上详细介绍着番茄、茄子、花菜、生菜等家常蔬菜的形态特征、生长环境。3月7日,记者采访当天看到,花盆中的小白菜、葱、生菜、花菜舒展着鲜嫩的身姿,个个长势喜人。旁边还有一张蔬菜成长记录卡,上面详细记载着每周各种蔬菜的株高、叶数、花朵数、果实数等资料。负责种植课程的后勤主任黄华平说,“种植让学生感受生命的力量,学会爱护珍惜生命,增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学生自身生命意识。”

微信图片_20181129112852.jpg

生长课程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潜能。在康宁路学校编撰的《国防教育教材》中,同时还介绍了一些有趣的智力游戏。例如,华容道是古老的中国民间益智游戏之一,以其变化多端、百玩不厌的特点与魔方、独立钻石棋一起被国外智力专家并称为“智力游戏界的三个不可思议”。它取自于著名的三国故事,曹操在赤壁大战中被刘备和孙权的“苦肉计”“火烧连营”打败,被迫退逃到华容道,又遇上诸葛亮的伏兵,关羽为了报答曹操对他的恩情,明逼实让,终于帮助曹操逃出了华容道。游戏就是依照“曹瞒兵败走华容,正与关公狭路逢。只为当初恩义重,放开金锁走蛟龙”这一故事情节而产生。将华容道游戏引入国防教育,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到这段军事历史,还能开发数学思维能力,可谓是一举多得。


微信图片_20181129112855.jpg

生命的生长具有多样性,生长课程的开发也具有多元化的特点。目前,生长课程已经形成了四大体系:一是“健康成长,优质自我”体系,包括饮食、健身、运动、安全等课程;二是“回归生活,全面生长”体系,包括生活小窍门、自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课程;三是“和谐共生,生态发展”体系,包括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家庭关系、社会关系等课程;四是“文化滋养、提升生命”体系,包括阅读、音乐、美术、书法、艺术等课程。每一个体系不是简单的课程编排,而是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和深远的教育意义,例如对于“和谐共生,生态发展”板块,党支部书记王建荣阐释,“生物的生长并不是独立的,生物彼此之间相互合作共生,形成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同样,人的生长需要在与他人合作中共同生长。合作共生的教育不仅指教学过程中的生生合作,还包括师生之间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每周二、周四下午第二节课时间,是孩子们最期盼的欢乐时光。每当此时,康宁路学校变成一片欢乐的海洋,四五十门生长课程同时在全校各个空间展开。生长课程的魅力,不仅在于让每一个孩子在学校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而且为他们搭建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生长平台。

 

生长管理  优化发展

一所追求卓越的学校,其管理文化必然是这所学校的土壤上生长出来的大树,而不是从别人的园子里移栽过来的。依据生长教育的基本思想,康宁路学校提出了生长管理理念。这种管理理念与生长教育的根本任务在方向上具有一致性,不仅仅是用规章制度来规范人的行为,更加关注人的自然本性、个体差异性,关注人自主性与创造性的生成。

微信图片_20181129112858.jpg

为什么大多数人无法做到深度工作?康宁路学校在《4月主题读书会方案》中提出了这一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他们认为,一方面人们往往会优先选择做最容易的事情,推迟做复杂的事情,长时间在低价值工作中切换。再回到重要工作时,注意力往往很难集中,任务切换会分散和消耗注意力。另一方面很多人认为只有忙碌才能有产出,才能为单位创造价值,这其实是一种认知偏见,会让我们更追求看得见的成果所带来的成就感,导致我们无法深度工作。如果我们由内而外地想要改变,想要拥有高效和有意义的人生,就需要跨越舒适区和恐惧,将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极致。由此,康宁路学校4月的读书活动,旨在让教师们一起去深入了解深度工作的本质,转化为行动,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4月4日上午,工会主席刘厚胜在工作群中发出了本月读书会方案,70多名读书会的成员们第一时间在群中上报了自己拟读书目。刘厚胜首先挑选的是《让教育带着温度落地》一书,陈华老师选择的是《为了自由而呼吸的教育》,吕灿选的是《静悄悄的革命》,校长张立斌也选了一本《做有温度的教师》。活动流程组织严密:教师根据自己选择的推荐书目,组成读书小组,每个小组选择1-3名经验分享者,分享者须将自己要分享的内容制作成PPT;分享活动结束后,每人撰写一篇读后感或者参加本次活动的收获与感想,上交工会。


康宁路学校对教师读书的重视,对教师成长规律的不断探讨,使每个教师成为生长型教师从理论上变成一种现实可能。实际上,这里的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年度个人专业发展计划。例如,李修玉老师在自己的2018年个人专业发展计划中写道:“自己要做一个勇于课堂实践的老师。课堂是老师能力检验的一个大舞台,认认真真地上好每一节课,不仅是学生的需要,也不教育发展的最终目标。发展教育就是要让老师的发展带动学生的发展。做一个科研型的教师,不断地实践、探索、总结自己的教育行为,必将把自己打造成一个科研型的教师、学者型的教师。”杨林森老师将自己的发展目标细化为“1235”:“在校本个人研修中,突出一个中心:促进教师个人专业发展;实现二个转变:转变教学观点,转变教学行为;三个提高: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高教师教研能力,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做到五个结合:理论学习与经验交流相结合,教研与科研相结合,学习与考核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点与面相结合。促进教师自我更新、综合发展与研究能力的提高,做有信念、有理论,自觉追求,不断创新的学习型、研究型、反思型、智慧型、发展型教师。”田青老师老师也给自己绘制了一张生长路径图:“通过组内相互切磋相互交流,提升课堂教学能力。汲取经验,严格管班,干好班主任工作,提高管理能力。在工作中边干边学习备课组长工作。通过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及各类比赛,锻炼自己的气场和自信心。积累教学案例,编纂成文,积极投稿,培养自己的科研能力。”每个教师的发展计划都不尽相同,体现了学校对教师的信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实现跨越式成长。


成为生长型教师,离不开教师内在的努力,同时也离不开教育专家的引领指导。康宁路学校与华科大建立了友好联系,承担了华科大教育管理&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