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7-87875878

欢迎垂询

教育名家:育才幸福密码——武汉市育才小学教育创新侧记

发布时间:2018-11-29 14:31:00 点击次数:1433




本刊记者   周 俊

摄影   蔡 军





1954年,为了解决南下干部子女入学问题,武汉市人民政府创办了武汉市干部子弟学校。时光飞逝,64年过去了,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这所有着红色基因的学校也历经四次更名,现名为武汉市育才小学。

    

时代在改变,不变的是教育情怀和教育理想。育才人始终坚持着“乐于奉献、卓绝拼搏、不断追求”精神,书写着敢为人先的教育篇章。一项项沉甸甸的荣誉,烙印着他们走过的创新发展之路:中国教育学会“十三五”教改示范基地校、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全国整体改革实验基地学校、全国教科研先进学校、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全国科技教育传统校、全国百佳校园电视台、全国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全国太阳能实验基地、全国百佳创新型学校、全国陶艺艺术制作先进单位、全国小学数学教育先进单位、湖北省办学水平示范校、湖北省文明单位、湖北省综合实力50强学校……成绩对他们是一种肯定,更是一种鞭策!

    

时间走到2018年。在人工智能时代,在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大背景下,育才小学继续以变革的姿态迎接未来教育带来的挑战,迈向更加美好的教育生活。

    


在湖北省特级教师、校长关蓓看来,面对未来教育,关键在于将“幸福”元素注入育才小学的基因之中。“对于儿童而言,是一所为孩子一生发展奠基的学校,一所成就孩子幸福人生的学校;对于教师而言,是一所成就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一所拥有幸福感受的学校;对于校长而言,就是一所最有幸福感、最有教育味道的学校。”

    

追寻教育的幸福,这所历史名校又焕发了怎样的新颜?

 

直面教育终极目标

    

1月30日,2018中国齐齐哈尔第二届冰球节国际冰球少儿邀请赛圆满落幕。来自“火炉之城”的武汉市育才小学队竟然以6:3战胜了东道主齐齐哈尔雄狮队,获得U8组国内第一名,整个国际比赛第三名。他们不但创造了湖北省小学冰球队零的突破,队员艾子淇同学还荣获了“最佳守门员”称号。


微信图片_20181129143337.jpg


带着好奇之情,记者3月20日上午踏进了育才小学的冰球训练馆。与正规冰球场动辄上千平米相比,眼前的训练场地虽然不足100平米面积,但为学生们训练一些基本技术提供便利。冰球队领队老师告诉记者,“为了提高学生们的训练水平,每周二、周四,学校会安排大巴车将冰球队队员送到武汉国际广场上的冰球场,接受专业冰球教练的指导。”

   

 冰球被称作“冰上勇敢者的游戏”,其训练过程之艰难超乎寻常人的想象。作为这支冰球队中唯一的女队员,二年级学生刘一身上经常是摔得青一块紫一块,过去还会掉眼泪,“但现在觉得不算什么了,因为自己已经变得勇敢起来”。同样是二年级的许展赫,则心中立下了一个远大的目标,“2022年的冬奥会在中国举行,我希望入选青少年国家队,为国家争光”。

    

在刘一和许展赫眼中,能够进入这所“武汉学生挤破头最想进的学校”,自己是很幸福的,因为自己实实在在地品尝到了成功的快乐。

    

感受到教育生活的美好幸福,是育才小学每一个学生的真切体会。2014年5月,学校做过一项“幸福指数”调查,结果很令人惊喜:这是一所幸福指数爆棚的学校!学生们一致认为:幸福感来源于学习的成功体验,来源于与老师的和谐交往,来源于自身成长综合因素。


微信图片_20181129143341.jpg

   

“幸福”一词作为育才小学办学的关键词,也与教育的终极目标不谋而合。美国教育家内尔·诺丁斯指出,“幸福与教育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幸福应当成为教育的目的,而好的教育增进个人与公共幸福。”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也认为,“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不能为任何不相干的利益而牺牲这种幸福。”

    

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关蓓对幸福有了更深入的思考。“教育的幸福不一定都是显性的、物化的、即时的,更多的是潜在的、精神的、延时的。”“幸福是人在各种需要不断获得满足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满意、愉悦、美好的心理体验或感受。它是人生态度的积极的、正向的归纳与表达,是人们向往和追求的终极目标。幸福的价值终极性决定了教育对人的幸福的关涉,教育能够将可能的、潜在的幸福转变为真实的、显性的幸福。”

    

以幸福为指引,全国模范教师、武汉市首届功勋班主任刘芳老师重新定义了教师职责。“一个教师的影响力是有限的,但又是无限的。我的职责,就是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将五彩斑斓的梦想种子,撒播进孩子们的心田,让他们都成为有梦想的人!”为此,她精心设计了班级小报《芳草地》,记录着孩子们不同时期的优秀作文、班级动态、特色活动、课外拓展等内容,开设了“卷首语”“小荷尖尖”“快乐读书”“个性空间”等板块栏目。她希望,10年后,20年后,《芳草地》可以告诉孩子们:你们是这样长大的!

    

生命在成长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各种各样的烦恼。德育主任鲁炳灵发现QQ软件的“漂流瓶”小游戏,不失为一种发泄和舒缓压力的良好方式。她便借鉴这个游戏做法,让孩子们写下自己的烦恼,并把这个烦恼“漂”出去。这个烦恼得到老师、父母和同学回应,于是变成了同学的“知心话”、父母的“掏心话”、老师的“贴心话”。她还将孩子们的情感漂流瓶进行归类,分为生活、学习和青春的烦恼,整理成班级心语手记后下发阅读,从而分担和化解了烦恼,让孩子们感受幸福、感恩生活。

    

幸福需要能力去感受,只有教师幸福,才能培养出学生的幸福能力。平心而论,当前中小学校教师的幸福指数并不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育才小学教导主任贺敬有着不同的看法,“不能一味归咎于社会原因,其实幸福的钥匙就在教师自己手中。对于一个教育者的幸福而言,真的不能用世俗的标准去判断。教育者的劳动价值本身是无可估量的,其教育本身真的是有其独特的‘伟大’性存在。如果一个教育者自己尚参不透自身真正的价值在哪里,又何来幸福之言呢?”

   

在育才小学教师看来,教师们的幸福感在于将教育教学本身的魅力传递给学生,从而拥有职业的幸福的体验。这种幸福,源于课程的整体改革,源于课堂质量的整体提升。汪滟老师说,“奉献于教育事业,是一种境界,是一种幸福。教师的幸福是一种精神享受,有自己成熟的教育教学理念是一种幸福,有自己独特魅力的教育教学艺术是一种幸福,有自己坚定的教育信仰是一种幸福。”

 

推进课程深度变革

   

 3月21日下午,曾惊艳春晚舞台的汉剧名家王荔走进了育才小学的汉剧超级课堂,给孩子们介绍各种行当角色的妆面特色。从小听戏长大的王荔,推动汉剧进校园,旨在让孩子们从小就了解汉剧之美。她说,“也许将来他们不会从事这个行当,但这种艺术素养的提升与记忆的沉淀,也是一种传承。”然而,一年时间不到,她就惊喜地发现,取得的效果远远超出了自己的期盼——育才小学已经成为了宣传汉剧的一张鲜活名片。


就在几天之前,关蓓刚刚收到了一封来自法国安纳西市的感谢信。市长赫纳德·阿夸耶在信中写道:“我谨代表市政府全体领导和员工,对贵校师生团队积极参与我市于中国农历新春佳节之际,为表达中法友好情谊,紧密联系我市与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举办的中国文化节,表示由衷地感谢。借此机会,我想对贵校师生对演出之际表现出的优秀艺术水准,给我们带来的高质量节目致以诚挚的谢意。”

    

让万里之遥的安纳西市长念念不忘的,不仅是汉剧的魅力,更是育才小学学生的风采。在这届中国文化节上,育才小学汉剧社团的38名学生献上了《小放牛》《海舟过关》《柳金娘》等16个精彩纷呈的节目。特别是四(14)班学生夏沐晨成为了小明星,不少法国小朋友专门跑来后台,找这位“柳金娘”合影,并相互留下了联系方式。夏沐晨的舞台表演一板一眼,每一个动作,连每一个眼神,都透出了汉剧特有的风韵。“开始还有点紧张,生怕自己跳错了。不过,看到法国的小朋友对汉剧那么感兴趣,我觉得不枉此行。”

    

看到夏沐晨的专业范儿,许多人会生疑,认为她出生于汉剧世家,其实她是在学校才开始接触到汉剧。2017年4月,武汉汉剧院“地方戏曲教学实训基地”在育才小学揭牌,学校正式将汉剧纳入校本课程,并邀请王荔等武汉汉剧院专业演员进校授课,采用“基地+课堂”模式,在现有课程基础上开设男生班、女生班、水袖班等特级班。


微信图片_20181129143344.jpg

微信图片_20181129143347.jpg


在育才小学传承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汉剧不过是其中的精彩一隅。若是推选育才小学校园文化的代表性符号,那自然非编钟音乐艺术莫属。育才小学建有一间古色古香的编钟教室,里面陈列着一套曾侯乙编钟复制品,这还是1997年时任校长陈森桂购置而来的,现已成为镇校之宝。近年来,学校根据编钟演奏的声部特点,又添置了编磬、剑鼓、排箫、洞箫,古琴、笙等一系列古代仿制乐器。

   

微信图片_20181129143350.jpg

微信图片_20181129143355.jpg


编钟教室面积不大,可是拥有一个高规格的管理小组。校长关蓓亲任组长,分管校领导具体抓,全体音乐、舞蹈教师具体实施,有关教师共同参与,形成了一个优秀的管理团队。如今,这个团队早已名声在外,曾获武汉市“巾帼文明示范岗”、武汉市“十佳备课组”的称号。由于管理团队的出色表现,学校还先后被评为湖北省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

    

从西周到秦汉,编钟一直是王宫贵族才能欣赏到的音乐艺术。到了21世纪的今天,育才小学则把它演变成了一门普及性课程,让孩子们从一年级开始就能感受这门传统艺术的魅力。围绕着编钟这一学习资源,音乐组相继开发了《走进楚乐》《编钟乐舞》《编钟古乐器赏析》等近10门校本课程课例。音乐老师间隔一周执教一次《校本·编钟音乐课程》;班主任每月举办一次“编钟音乐”班队会活动;班级间定期开展“编钟音乐”文化交流活动;组织学生参观湖北省编钟博物馆,了解编钟历史文化,观摩和欣赏编钟乐队表演的的文艺节目。领略编钟艺术的曼妙和璀璨,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作为荆楚儿女的骄傲与自豪之情。

   

古老的编钟艺术,不仅在育才小学得到了传承,还散发出了青春的活力。学校的编钟乐队根据学生特点和时代需求,给编钟音乐注入现代的元素。如:经典的民乐曲目中创作编钟声部的旋律,演绎富有儿童气息的编钟乐舞,在编钟音乐中加入西洋乐器的演奏,使这种古老动听的金石音乐演绎得更加恢弘壮观。多年来,育才小学编钟乐队的演出曲目,从最初的古乐演奏《楚商》,到2000年的编钟民乐《金蛇狂舞》《丰收锣鼓》,到2008年少儿编钟乐舞《钟鼓齐鸣》、教师编钟乐舞《钟乐梅花》,再到2012年编钟与乐队《春江花月夜新编》,已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创作体系和乐队配置,已经可以演奏许多脍炙人口的中外经典曲目。

    

什么是课改?有人说,“改到深处是教学,改到难处是课程,改到大处是模式,改到痛处是教师,改到高处是体制。”课程改革之难,难在由“摸着石头过河的浅水区”进入到了“没有石头可摸的深水区”。于是,我们看到一些学校在苦苦寻找开发资源,还有一些学校捧着“金饭碗”也在叫苦连天。

    

就育才小学的课程开发来看,无论汉剧还是编钟,都不是学校原有的办学资源。但是,一旦引进校园,便立即融入了学校文化血脉之中。原因无他,育才小学具有一种宽阔的文化视野,他们将课改看成是一种“跳出教育,站得更高,想得更远,然后回归教育本质”的追求。对于课程改革,关蓓的思路异常清晰,“以学生为本、全面发展作为课程建设的主旨,在分析现有课程情形、盘整校内外资源的基础上,着眼于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目标和可持续发展,进行科学的顶层设计,逐步达到学校有特色、教学有特点、学生有特长,这就是我们校本课程开发的出发点和归宿。”



纵观育才小学的校本课程,体系完整、特色鲜明,具有纵向递进、横向拓宽、先易后难、以点带面,逐渐形成课程序列的多维构建特点。记者看到,育才小学六大系列校本课程的建设成为学校育人体系建设的一个杠杆,整体撬动了学校育人模式的变革,并形成鲜明的学校办学特色。

   

一是生命发展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和尊重,让每一个生命都更加精彩,更有意义。生命课程主要包括生存课程、“荐书觅思”主题读书活动、四季课程(春养殖、夏游泳、秋编钟、冬体育)。二是国际合作课程。在众多学校只是聘请外籍教师进行语言类学习的时候,育才小学率先邀请来自德国的卓雅老师和卡斯帕老师来校进行美术课程的学科教学。同时,学校开设的国际气候课程、环保连线课程等也极大地开阔了学生视野。三是信息技术课程。作为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电脑机器人、动漫制作等课程已打造成育才小学的精品课程。四是艺术人文课程。艺术课程以编钟民乐团、交响乐团、合唱团、舞蹈团、京剧团为核心,延伸至绘画社团、书法社团、陶艺社团、读写绘、剪纸折纸、软陶制作等十多个高质量、高标准、高品位的艺术团队。五是科技创新课程。依托班级、年级、校级三级活动网,车辆模型、航空模型、航海模型、建筑模型、头脑奥林匹克OM等成为育才小学活动品牌。六是体育特色课程。面向国际视野,开设了棒球、冰球、足球等多项特色体育课程,满足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需要,培养竞争意识和意志品质。

 

构筑自主学习基石

    

4月21日上午八点半,育才小学的报告厅座无虚席,“千课万人”全国小学语文统编新教材课堂教学高峰论坛正隆重举行。论坛由两堂展示课拉起序幕,一堂是由全国知名特级教师赵志祥携手育才小学二(14)班学生所上的《童言童趣》,另一堂是由有着“诗意语文先驱”之誉的特级教师王崧舟和育才小学六(1)班学生带来的《记承天寺夜游》。两位名师精彩的课堂演绎,让参会的500多名教师心灵得到了震撼。然而,跟两位名师比起来,育才小学的孩子们的精彩表现也不遑多让,不时闪现着思维智慧火花。

 微信图片_20181129143358.jpg


   

有人认为,育才小学的孩子会学习,是因为学校选择的是全市最好的生源。其实不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受就近入学政策的影响,育才小学的生源成分早已发生了很大改变,如今以服务所在社区为主。难能可贵的是,学校依然保持着稳定的教学质量。究其原因,从学校教学楼被命名为学教中心,或许可以从中窥出端倪。武汉市学科带头人、数学教师万婕说,这体现了学校“以学定教、先学后教”思想,让学习真实地在教学过程中发生。

    微信图片_20181129143403.jpg



3月21日上午第一节课,记者来到五(7)班的教室,走进了万婕老师的课堂。站在讲台上的万婕,扎着马尾辫,微笑注视着学生们,显得特别有亲和力。正如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所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在万婕的课堂上,学生们人手一份“学习研究记录单”,他们带着研究的态度来学习,变被动为主动,让学习更高效。这堂数学课的内容是《圆的认识》,重难点在于探究圆的半径和直径的特点及关系。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们思维迸发,从多角度、多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随后,刘浩然和谌钇尘同学上台演示了折比和推理方法,陈怡歌和李芯仪同学则上台演示了比量方法。

    

万老师认为,学生才是处于课堂的最中央位置,应尽情展示自己的个性和才华。整节课下来,她讲得很少,最多进行适当的点拨;她走动得很多,哪里学情出现了问题,哪里就会出现她的身影。看起来她的教学风格朴实无华,但是在总结阶段,她从墨子在著作《墨经》中的描述“圆,一中同长也”,延伸到“圆出于方,方出于矩”,让孩子们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与精深,顿时体现了她的教育视野和学术素养。课后,记者感慨:这不仅是传统课堂和高效课堂的差异所在,也是优秀教师和普通教师的区别所在。

   

以学定教,育才小学的课堂从“教的场所”变成了“学的场所”。当然,这个巨大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对育才人而言,课改攻坚,思想先行,他们在“十二五”期间率先提出了“三大转变”。第一,课堂价值目标和追求。从“知识掌握”到“核心素养发展”的转变,注重人文精神、美学意蕴的熏陶,努力提升课堂的文化品位。第二,学生学习方式和策略。从“个体学习”到“集体分享”的转变,改变原有教师与学生个体的单向交流路径,形成多维、立体式互动,过程中增强学生主体意识和自主能力,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第三,教师教学方式和策略。从“知识传递”到“激情创造”的转变,倡导师生过一种有价值的教学生活,过程中增强教师主导意识,重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同时,基于教师专业化的现实发展和学生个性化的长远考量,育才小学构建了“三生”(生本、生动、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生本,即以学生学习为主体,力争做到“三好”:培养好习惯、习得好方法、激活好思维。生动,即以教师教学为主导,努力践行“三真”:和谐交流讲真诚,质疑反思求真实,举一反三获真知。生态,即以师生发展为主线,致力实现“三全”:教学质量“全基准提升”,教学活动“全过程优化”,教师学生“全方位发展”。


在语文教师张青眼里,“三生”课堂教学模式就像是一把打开课改之门的金钥匙。“‘三生’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灵活的思维训练和学习能力的逐步提高有机结合起来,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使学生在快乐的课堂学习活动中逐渐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思维习惯、想象习惯、阅读习惯。日积月累,学生不仅能掌握良好的思维方法、解题方法,学习兴趣&l